鸿笔学员作品 | 常州三井实小李奕轩: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信息来源:鸿笔创意写作坊       2021/2/26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作者:常州三井实验小学六年级  李奕轩

指导老师:鸿笔创意写作坊    周永峰




一提到陶渊明,我们就会脱口而出他的《饮酒·其五》中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为什么归隐呢?真实的陶渊明到底是怎样的呢?


“柳”:陶侃的精神遗产


陶渊明在文章里宣扬自己的始祖是“尧”,陶渊明是怎么考察到尧跟陶家有瓜葛的呢?我不太相信,毕竟太远久了,可能想证明自己是名门后代,大概当时的风气都会去找些同姓的“古代名人”当作始祖,唐太宗还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呢。


陶渊明曾祖父陶侃对他的影响很大。 陶侃青少年时,很穷,很穷,没人理会他。他一个朋友范逵当了官,有一次来看他,由于当时家里没钱,他的母亲就割发换酒肉回来招待范逵,范奎吃完饭有事要急忙回去,陶侃跟着范奎送他100多里,范奎很感动,询问他想做官吗?陶侃说:“想啊,但是没有人帮助。”在范奎的极力推荐下,陶侃当了不起眼的小官,但后来通过努力,升职为东晋大司马和长沙郡公。



陶侃对下属很严厉。一次,一位士兵顺捎了一株柳树载在自家门前,后来被陶侃发现了,陶侃立即治罪。一棵柳树,在当时也值不了多少钱,这不是小题大做嘛!但陶侃认为,如果放任这位官兵去偷杨柳,会引发其他官兵的效仿,这样就是集体贪腐,最终受苦得还是百姓啊。就像小孩小时候偷了东西,大人不管束,长大后就会成为大盗。到那时就管不住了。


陶渊明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五柳先生”,这跟陶侃惩戒下属有关吧。他在家边还种下了几株柳树。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陶渊明很喜欢读书,但是,他不纠结字句,不像我们阅读理解那样非要把一篇文章分解开来,枯燥极了。我喜欢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法,陶渊明读着读着就有自己体会,他常会忘记吃饭。陶渊明喜欢喝酒,家里很贫穷,喝酒的机会很少,亲友常叫他喝酒,他喝醉了很快就回家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文弱模样,少年时,他血气方刚,很想做一番事业。《拟古诗九首·其八》写道“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他家住浔阳(江西九江),心向北方,当时国家分裂,他心中可能十分痛苦吧,他像一名壮士,随时准备上战场吗?


在这首诗中,他还写道许多古代贤人,伯牙、庄周、伯夷叔齐啊,他们都是陶渊明的“知音”。



陶渊明四次当官四次辞官,第一次陶渊明29岁任命为江州祭酒,只过了一年,陶渊明前妻生了一个儿子,流产死掉了,他便辞官回家。后来两次在军队当小官,看不惯当时政权争夺就离开了。他也避开一些祸患。


第四次“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他的叔叔为他求得彭泽县令这官职。做这个官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可以养家还可以喝酒,酒都是粮食酿造的,粮食就是工资。


他上任了。但是当时的刺史常常搜刮老百姓,他手下督邮常以监督县令名义来贪腐,在县令面前摆足架子,县令必须恭恭敬敬的,唯唯诺诺的。督邮要求陶渊明去接待他,陶渊明正直清廉,“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陶渊明不想以伤害百姓代价来满足督邮的贪腐,借着堂妹去世的理由辞官回家,只做了80多天的彭泽县令。


他在《归去来兮辞》里描述: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他连夜摇舟回家,太厌恶官场啊!


父爱如山


陶渊明写过一首《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至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分别是舒宣雍端和通,舒已经16岁他好吃懒做,宣十五岁学习但不喜欢写作文。雍和端是孪生兄弟都是十三岁,最小的通才将近九岁,但只知道吃。这些都是他们的乳名,可见,陶渊明十分的爱他们,是一种自嘲和幽默。我不相信他的孩子那么笨。


几年后,他得一场重病,写了一份遗书叫《与子俨等疏》,里面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回忆小时候家里很穷,四处奔波,但他性格刚直,与社会格格不入。就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十分内疚,像所有父亲一样对孩子充满深情。


“精神洁癖”


陶渊明的《饮酒·其九》:“……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一位老农送来好酒给陶渊明,并劝他还是要与世俗打交道。这与屈原秉性相似,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屈原曰:……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


除了身体清洁干净以外,屈原和陶渊明的心灵、精神也是有洁癖的。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