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小学”蝶变“巴学园”


信息来源:江南教育网       2015/12/18

“山脚小学”蝶变“巴学园”

 

——解析江苏溧阳平桥小学“竹文化”育人观

 

江南教育网 周永峰 发自江苏溧阳

 

 

天目山逶迤向北,向北,余脉至苏、浙、皖交界处,当地百姓称为“南山”,南山茂林修竹,郁郁青青。


江苏溧阳平桥小学座落在南山脚下,这所乡村小学的禀性与当地山民一样淳朴、实诚。


“靠山吃山”。山民们每一天都接受大自然的馈赠:竹鸡、毛笋、板栗……江苏溧阳平桥小学“吃”什么?——竹的文化、精神、灵魂,以此不断影响每一位“竹娃”的精神长相。

 


 

“竹韵”校园


 

南山,竹海。高耸挺拔,绿意盎然。


南山脚下,被当地山民称为“鸡鸣三省”,江苏、浙江、安徽在此接壤。


平桥小学位于南山脚下石坝路,平桥小学校长任祥春说,平桥小学差一点儿被“中心校兼并”。


任祥春打小爱竹,他也乐意称孩子们为“竹娃”。


在外界看来,平桥小学是“乡村教育”一个现象,一面旗帜,一种理念。但任祥春自谦,平桥小学发展没有秘密,就是做透“竹文化”,校训不玄不空——“虚心、有节、向上”,实实在在、笃笃定定。“校训如同家训,孩子听得懂,老师拎得清,校内立得住,校外叫得响。”


做透“竹文化”并非易事。


前天,江南教育网记者在平桥小学“小导游”、四(3)班乐冉和四(1)班胡妍引领下,走进了平桥小学。


进入校门,四幢楼房矗立在眼前,虽然算不上气派,但命名颇显人文气息——亮节楼、劲节楼、峻节楼、秉节楼。


小导游乐冉介绍说,竹有气节,人也要气节。


走进“亮节楼”,《听拔节声响》的校歌欢快地飞扬起来:……石坝脚下,这是我们美丽的家园,竹韵飘逸,风光秀美……


 


在“亮节楼”的前院,“竹博园”竹影婆娑,招引着客人。小导游胡妍如数家珍,竹博园共有60多种: 黄金竹、龟背竹、笔竹、刚竹、水竹……


走近细看,每种竹子的“腰间”都系有 “名片”,从生长类型来分,有散生型、丛生型、混生型……从产地来看,浙江、江西、贵州……从生长速度来算,一天长一米有之,三个月长一寸有之……


胡妍指着“斑竹”侃侃而谈:斑竹又名湘妃竹,产地湖南湘水……竿高直,轻便,拉力强……古代拉船的纤绳多用此竹篾编制而成……


在“竹博园”,宋代诗人徐庭筠的诗句赋予了“竹”的生命气蕴: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竹娃数字农植园”为“竹博园”插上了科技之翅,两位小导游不无骄傲地介绍,通过农植园内的摄像头, “竹娃”每天都能看到竹子生长过程。


在竹博园旁,“竹之七德”墙更具德育之光亮: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


拾级而上,楼梯侧墙上的“竹林七贤”“岁寒三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水能澹性为吾友,竹解虚心是我师”等诗文与典故随处可见。


“竹文化”可谓吃透每一寸空间,即便在转角处,“竹韵书吧”的营造如同神来之笔,几组书橱,几盆绿植,书香气息扑面而来。


两位小导游是平桥小学“竹娃”的群像代表。在校内,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滔滔不绝于竹的诗文、人物、历史,对“竹风人品”介绍信手拈来:苏东坡之“胸有成竹”、郑板桥之“咏竹”、王徽之“痴竹”……


踏进“竹之韵”展示厅,犹如进入竹器的博物馆,竹椅、竹桌、竹篓、竹简、竹筐……

 


 

“重构”师生


平桥小学教师葛敏敏称,“竹之韵”展示厅的竹器并不是“舶来品”,而是平桥小学“小鲁班”的杰作。


她称,随着村子里手艺人的老去,竹器手艺濒临失传的窘境。“为了挽救竹制工艺的颓势,老师经常周末跑上几十里山路到村里拜师学艺。”


受访老师表示,竹器是有温度的,可以对话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种子老师”的教授下,“竹娃”很快变身“小鲁班”,编扎技巧渐入佳境,竹器编织有模有样,创意十足。


任祥春不无自豪道,现在平桥小学“小鲁班”名气在外,节假日很多外地的家长都争相把来孩子带到平桥小学,体验手工竹器制作,临走,孩子一步三回头,念想着“小鲁班工作室”。


任祥春说,平桥小学“竹文化”根扎进了“课堂”,接轨了课程,融入孩子的热爱。


在美术教育方面,引导学生用竹叶、竹枝等材料,制作竹中贴画、竹枝拼图;在科技教育方面,注重挖掘自然学科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竹的种类、生长习性、探索竹的品性;在音乐教育中,利用音乐课让学生学习吹奏竹笛、竹葫芦丝、笙等乐器……




2007年,教育部发文推行“阳光体育”,旨在“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意义十分重大,但事实上,“撒开玩耍运动”的学校凤毛麟角,而平桥小学的“竹文化”丰富了“阳光体育”。


任祥春认为,体育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在平桥小学每天1小时的大课间,有20多类活动供孩子选择,每天铁打不动的开展。




平桥小学一位中层表示,大课间所有师生共同参加,同乐同学, “操场上满当当,教室里空荡荡。”


前天,江南教育网记者实地探访平桥大课间活动,欢乐景象“遍地开花”:竹杆舞、抖空竹、竹莲香舞、踩高跷、打陀螺…… 跳皮筋、呼拉圈、滚铁环、折飞机、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


孩子们和老师们跳啊、蹦啊、拍啊、投啊、转啊、滚啊……


在葛敏敏看来,大课间活动是师生德育的大互动,重构了师生关系,在孩子眼里如何定义“老师”?诸多孩子不假思索的回答——玩伴、朋友、榜样……

 


 

“扶持”可能




史料记载,中国是一个有着7000年竹文明的国度,河姆渡文化撰写了竹的颂歌,仰韶文化镌刻了竹的符号。这让平桥小学对竹文化有了纵深的领悟。


为了将“竹文化”之根扎入师生内心深处,经过几年的调研、提炼,江苏省溧阳市平桥小学竹文化样本教材《青青竹园(上下册)》终于在2015年5月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付印出版。


翻开《青青竹园》,课本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教育出版界一位主编不吝称赞,《青青竹园》生动活泼,学生立场贯穿始终,是不可多得的校本教材。


在任祥春看来,乡村教育是教育的“托底”,更是教育的良心,他引领着全体老师研讨——


留守儿童的关爱点在哪里?校园生活给孩子们打下什么样的底色?如何评价孩子拔节的生命状态?



在研讨中,“七德卡”回答上述的教育追问,竹之七德也成为教育多元评价的创见。平桥小学要通过“互相扶持”给孩子更多的可能——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


由此“竹之七德”写进《成长印迹》评价体系,老师对孩子不是以“分数”、“听话”、“看上去不错”等单一而又模糊的“硬尺”来评价学生,而是用温和又坚定的多元“软尺”来关注学生、发展学生、扶持学生。


葛敏敏敏锐地发现,“七德卡”的出炉,老师的眼神与学生的眼神都发生了改变,“有了光亮,有了神采”。


六(1)班钱滢自称是个内向的女孩,“自己管好自己,不掺和班里的事”,但大课间让她的性格有了改变,扇子舞、踩高跷是她的最爱,也让她学会交流、协作,“原来老师都夸我成绩好,上周通过自评、班评后,我很珍惜我能领到了‘善群星’。”


而四(1)班彭挣颜通过班评后赢得了“奋斗星”,葛敏敏注意到,彭挣颜领到“奋斗星”的那一瞬,“眼睛雪亮,手臂颤抖。”



这样的评价的确让彭挣颜受宠若惊,她私下跟同学聊天时,不停问同学,“真没想到老师会关注我!”


彭挣颜成绩的确不属“优秀”之列,也算不上“良好”,但她在进步,“她有奋斗的一股劲头。”同学们这样评价她。


一位老师这样比喻说,“七德卡”是一盏“目标”的明灯,“小组合作”是相互扶持的方法。


在“竹文化”的引领下,媒体与学界持续关注着这所深处南山脚下的乡村小学,平桥小学走出了平桥。



一个例证是,邻省的家长纷纷选择在平桥扎根,虽然平桥并不富有,但家长们深知,这是一所可以给孩子一个明媚未来的好学校。


任祥春解释说,“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是竹文化的代表词,“扶持”由此在无形与有形中,整个学校的发展就是一个“共同体”,向前,向前。“我的使命就是让我们的‘山脚小学’变成学子内心欢喜的‘巴学园’!”


11月4日,2015年度江苏常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现场会在平桥小学召开。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表示,平桥小学在课程建设中能抓住课程建设核心,依据本地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开发了富有生命力的课程体系,值得推广与借鉴。(编辑:王丹)



江南教育网新闻热线:13775626247 18961214226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