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燕:滴水瓣花总关情


信息来源:宜兴教育       2022/1/18

滴水瓣花总关情

宜兴市高塍实验小学 谈燕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


    她叫李谢雨,是我们班的一名女生,可她总是板着一张蜡黄的脸,毫无生气。上课,总是趴在桌子上,好像若有所思;课间,静坐一隅;放学后,又独来独往。在与其他科目老师交流后,我得知她几乎每节课都是这样。但从她的眼神中,我分明窥探到了一丝希望。经多方了解我才得知,她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父母离婚后,母亲改嫁,她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又重新结婚,后妈又生了一个弟弟,对于她几乎是不闻不问。这一切让她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


    一天上课时,我发现她在看一本漫画书。经一番思考,我决定选择另一种方式去“揭穿”她。刚好在讲一道仿句练习题,我就点名让她回答。我原本以为这道题对她是有些难度的,没想到她仰起头,眨了眨眼睛,小嘴微微一张,答案便跟着出来了。回答很精彩。我被她的灵敏、聪慧惊呆了。顿时,全班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看到了她脸上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我抓住时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下课后,我仍然对课堂上的一幕念念不忘。我想:她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将语言组织的那么精彩,这说明她很聪明;她如此认真地读那么厚的小说,这表明她很喜欢阅读,只是缺少正确的引导。想到这儿,我决定去充当这个引路人。于是,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将她叫到我的办公室,告诉她“我特别想看你的那本漫画书,你看我的这些书,我都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我们能不能交换着看?”她拿起我早已放在桌子上的几本书,翻阅起来。


    “当然可以。”她脱口而出。“但是我的书不许在课内看,只能星期天在家里看,更重要的是不能影响学习。”我立即提出了条件。


    “没问题!”她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在这一借一还中,我发现她渐渐地变了,上课积极发言,与同学和睦相处,成绩也提高了,特别是作文水平提高比较明显。


    赞赏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的确,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费美,是人生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后精神上的高级需求,这种需求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或成绩的取得,也应当给予肯定、表扬、赞赏,并适当提出更高的需求。


    她叫王滔,我刚接手班级时,她的成绩在班上最多属于中等。对于一个上课从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一般不会太在意,更何况成绩也并不突出呢?王滔就是这样一个学生。


    然而有一件事情,她引起了我对她的关注。六年级上学期,学校组织学生赴竹海参加社会实践。同学们都踊跃报名,只有她请假不去,理由是晕车。我打电话联系家长,家长说:“我们是从外地来高塍打工的,家里有两个孩子,经济负担比较重,再加上她晕车,就不打算去了。”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找到她,征求她本人的意见。孩子一开始支支吾吾还是说不想去。我告诉她:“如果是因为晕车的话,我们准备了晕车药,上车前可以先吃晕车药,上车后可以坐在前面的位置,加上路途不远,很快就到目不用担心;如果是因为经济原因的话,学校对于家里有困难的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是有减免的,只要打个申请就可以解决。”王滔听了我的话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高兴地说:“老师,其实我也很想去。因为家里条件不允许,爸爸妈妈上班很忙,家里还有一个妹妹,每天回家我都要帮父母分担家务,去参加社会实践还要交钱,所以父母就希望我不要去了。再说,我的确晕车也比较厉害。老师,您能再给我爸爸打个电话,让他同意我去参加社会实践吗?”我爽快地答应了。再次联系王滔的家长后,家长愧疚地说:“孩子每天回去都要洗衣做饭,帮我们分担很多家务,真对不起这孩子。老师,我们明天把申请交到学校,麻烦您帮孩子报个名。到时候麻烦您一路上关照她一下。”就这样,王滔和同学们有说有笑,一起兴高采烈地去了社会实践基地。


    是啊,有谁会对别人的关心而弃之于不顾呢?王滔认同了我对她的关心,也因为我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在后来的考试中王滔的成绩稳中有进,上课也总能举起自信的小手,让我很是欣慰。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我们应该细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保持公平、公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享受到老师的爱,让孩子们在平等、公正的爱的滋润下茁壮的成长。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坦诚地和他们交流。滴水瓣花融满爱,心手相连总关情。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探到心的深处。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