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夹缝中的成长



信息来源:       2016/3/9


       在当下,不同学段的教育手段、方式、内容等都是不同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这与学校对学生教育的目的不同是分不开的。

 

       幼儿园没有升学压力,但有些幼儿园有招生压力。所以,有一个好口碑是很多幼儿园的工作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幼儿园就在硬件设施、卫生环境、师资力量等方面下功夫。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健康、安全、舒适、温馨,这所幼儿园的工作就是成功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是由家长的期望决定的。

 

       大多数家长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里面有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其次才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了多少知识。所以,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幼儿园并不重要。

 

       但是,当孩子到了高中阶段,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对于上高中的孩子,家长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最好是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因为能否上一个好大学决定着孩子将来的前途。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会选择升学率高、管理比较严的学校,哪怕这个学校的作息时间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高中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期望,想方设法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更多的孩子送入好大学。

 

       学生在高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成败。升学率高的高中会有非常好的口碑,大多数家长会拿升学率来衡量一所高中的好坏。

 

       家长内心对教育的期望,实际上就是社会大环境对教育的期望,这种期望在无形中影响着学校的工作思路、方针、政策。

 

       如果把幼儿园的孩子当成高中的孩子来对待,除了文化课之外,画画、唱歌、跳舞等课程都没有,老师对孩子的生活也不关心,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恐怕家长不会选择这样的幼儿园。

 

       但是对于高中,如果学校天天组织课外活动,而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后学校的升学率一塌糊涂,家长又怎能放心让孩子去这样的高中读书呢。

 

       多数家长对孩子学习最基本的期望,就是能让孩子通过学习,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可以安生立命。

 

       当然,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舒服一些、能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就更好了。但如果孩子学习必须吃苦受罪,家长也会认可和支持。

 

       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国家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高精尖点人才,富国强民。所以,通过高考这种“残酷”的形式选拔人才的方式,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废除。

 

       当然,国家也想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这才有了九年义务教育。对于教师而言,教师是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期望的最终执行者。

 

       一个高三老师,如果不重视高考,领着学生唱歌跳舞,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这样的老师必定不能为社会所容。

 

       在当代,国家有教育政策,家长有教育期望,老师还有一点教育理想。可是,有几个老师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呢??其实,教师的教育理想早已经被他人所绑架。

 

       老师想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想在教育上的谈独立人格,都是纸上谈兵,更是自欺欺人。在现实中,不同学段的老师,只能扮好自己的角色,不能僭越,也不允许你僭越。

 

       上有教育政策,下有家长盯着,老师的自由空间只有那么一点点夹缝。如果老师能在夹缝中稍微体现一下自己的教育理想,这样的老师就非常了不起。

 

       在现实中,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的教育理想与教师自身对自己在学校地位提升的期望,以及与自己对利益的追求,往往是矛盾的。

 

       老师想提升自己在学校的地位,就必须服从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期望,服从学校的教育方针。老师只有在别人画好的框架之下,做出别人期望的成绩,自己的地位才能提升。

 

       例如,在高中里,如果你带的毕业班高考成绩非常出色,那么你可能就会一战成名,在学校的地位立刻就能提升,还可能被选为领导。

 

       而你按照个人的教育理想来工作,不注重教学成绩,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结果教学成绩非常差。

 

       哪怕你在客观上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不会得到学校的认可,更不会得到家长的认可,这时你在学校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有的老师会因为教学成绩一贯很差,结果被调离教学岗位或者下岗。老师也是人,也有成功的渴望,而要想成功,就得把自己内心的教育理想给深埋起来。

 

       专心研究怎么在别人画定的框架下,做出别人期望的成绩。如果你做出了别人期望的成绩,你就成功了;如果你没做出别人期望的成绩,那就没有成功。

 

       对于老师,毕业之初踌躇满志,想改变教育现状,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并且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师不得不向命运低头,在工作中,按别人实现画好的框架默默工作,毕业之初的教育理想荡然无存。

 

       还有一些老师,天天按照别人画好的框架去做,但他每天谈论的却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满腹牢骚。这类老师与其说是自我矛盾,还不如说是心口不一。他发表的那些言论,乍一看是上纲上线,实际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因为他说的与他做的,完全是两回事。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扯不清,说不明,剪不断,理还乱。

 

       还有人试图把二者整合在一起,提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矛盾。认为素质教育做得好,也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可真的操作起来,他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还是“应试教育”。

 

       只有在某些学科的某些知识点上,进行素质教育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科大部分知识点,如果进行素质教育,就会降低学生的考试分数。

 

       作为教师而言,别人用金箍棒给我们画了一个圈子,我们是不能跨出去的。既然不能跨越,我们就安心在里面待着,其实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则,我们何必牢骚满腹。

 

       既然不能打破它,那就正视它,在自己权限范围内为学生们多做一些实事吧。

       (作者:吴宾,威海三中物理教师)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