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哈佛大学颠覆性研究



信息来源:       2016/6/2

教师经验越丰富,教学效果越差?——直击哈佛大学颠覆性研究

 

江南教育网中外角度江南深度供稿:http://www.jiangnan-edu.com 联系电话:13775626247

  

  什么行业大家都仰仗德高望重的“老司机”,但是,哈佛大学发布的一篇名为“It’sEasiertoPickaGoodTeacherthantoTrainOne”(《挑一个好老师比培训一个更容易》)的学术论文,却用数据驳倒了“老师经验越丰富教学越成功”这一普遍被接受的观点。这篇论文囊括了一项针对佛罗里达州在职的46257名教师展开的“教师效能”(teachereffectiveness)的研究。衡量“教师效能”的指标,是佛州中小学生必测的两门考试的成绩:州级测试佛罗里达统测FCAT(FloridaComprehensiveAssessmentTest),以及全国性考试斯坦福学术测试(StanfordAchievementTest)。之所以选择这两门测试,是因为前者是“high-staketest”—选拔测试,成绩对学生升学有较大影响,而后者是“norm-referencedtest”—达标考试,对学生今后升学无太大影响,选择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考试可以排除因老师利用“teachingtothetest”(为考试而教学)而帮助学生获得好成绩的干扰因素,因为为考试而教学并不能体现“教师效能”。研究通过比对教师授课经验及1999到2009年间参与这两门考试的每位学生的成绩,得出了教师授课经验与“教师效能”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以FCAT成绩为衡量标准,数学教师的效能在教学时长达到12年左右达到峰值,然后开始缓慢降低,而从20年左右开始急剧降低,而到33-34年左右降低到基准值以下。而阅读教师的效能则是从一开始保持2年左右开始缓慢降低,到7-8年左右就降到基准线以下。

 

  虽然是不同类型的考试,但是以StanfordAchievementTest为标准,得出的结论也基本相似。

 

  因此,根据美国以8年来界定“中等经验”(medianexperience)教师为标准的话,论文作者得出了以下结论:

 

  …teachersarenobetterwhentheyhaveabove-medianexperience(morethan8years)thanwhentheyhadbelow-medianexperience…Infact,inreadingteachersareworsewhentheyhaveabove-medianexperiencethantheywerewhentheyhadbelow-medianexperiencebyabout0.0018standarddeviations,adifferencethati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有中等经验以上的教师并没有比中等经验以下的老师教的好…实际上,从阅读来看,有中等经验以上的教师甚至要比中等经验以下的教师更差——差别偏离基准值0.0018,从数据上来看是很大的差异。

 

  研究接着又对参加教师职业培训对于“教师效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职业培训对教师效能的提升也并没有太大作用。研究最后给出的结论是,“…

itiseasiertoidentifygoodteachingthantosetupatrainingprogramthatsystematicallyenhancesteacherquality”(识别好的教学方法要比通过培训系统增加教师资质要容易得多)。总而言之一句话—好老师似乎真的是天生的,和教学经验无关。

 

  那么,问题来了,好老师如果真的是“天生”的,我们到底要到哪里去找他们呢?2008年发表的一项历时15年对1000多名美国本科和研究生的在读学生展开的纵向定性研究总结出了12个“好老师”(effectiveteachers)的特征。参与研究的或是正在攻读教育专业的学生,或是其他专业但已经在备考教师证的学生们,他们需要在一项课后小作文里回答以下问题:“Whatwerethequalitiesofthemostmemorableteacherwhoencouragedyoutoteach?”(在求学之路上,影响你进入教育事业的,令你最难忘的老师身上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通过学生们的回答,研究总结出了以下12条“好老师”特征:

 

  Characteristic1:Prepared

  特征一:备课充分

  Characteristic2:Positive

  特征二:态度积极乐观

  Characteristic3:HoldHighExpectations

  特征三:对学生期望值高

  Characteristic4:Creative

  特征四:富有创造力

  Characteristic5:Fair

  特征五:公平对待每位学生

  Characteristic6:DisplayaPersonalTouch

  特征六:平易近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Characteristic7:CultivateaSenseofBelonging

  特征七:创造归属感(体现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Characteristic8:Compassionate

  特征八:富有同情心,关心学生

  Characteristic9:HaveaSenseofHumor

  特征九:有幽默感

  Characteristic10:RespectStudents

  特征十:尊重学生

  Characteristic11:Forgiving

  特征十一:心胸宽广

  Characteristic12:AdmitMistakes

  特征十二:勇于承认错误

 

  这12条特征,恰好解释了为什么教师“能效性”和“经验”并无关联。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12条特征其实可以总结为三方面:

 

  特征1,4,7——教师工作态度

 

  充分备课,不断创新,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都源自于一个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其中,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情是驱使无数好老师前进的最大动力。而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社会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带领学生跟上时代步伐,成为顶尖人才,老师们也需要持续学习,求新求变。再有经验的“老司机”教师,如果忘却了初心,停止了学习,几十年如一日用一套体系应对不同的学生,也终究无法称得上是“好老师”。尤其是语言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社会文化在不断变化时,学生也渴望能够在课堂上学到最“地道”的表达和最“纯正”的思维方式,为将来更好融入异域文化打好基础。

 

  特征3,5,6,8,10——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不仅限于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课上课下的每一次互动,每一次思维碰撞,都会发酵、沉淀,最终融入思想的灵与肉中,成为一生的烙印。好老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术成就,更能扮演人生导师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完善人格,确定目标,建立自信。对学生寄予厚望的老师,可以提升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让他们愿意付出努力,因为每一分耕耘,都会得到同样的肯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愿意了解学生的老师,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人格”,了解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如何自处及与他人相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偏重应试教育的中国课堂,却往往被忽略。教育始于教书,终于育人,前半部分或许可以用经验解决,但后半部分需要的却是无限的耐心和投入,所有的“套路”都不适用。

 

  特征2,9,11,12——教师人格魅力

 

  或许正如第一项研究所说的,“好老师”很难被“训练”出来,因为“人格魅力”也是衡量好老师的指标之一,而“人格魅力”却不是靠“学”就可以学会的。所谓的“人格魅力”,并非仅仅形成于课堂,而是教师人生体验的一个缩影。乐观积极的态度,幽默风趣的谈吐,宽广强大的内心——这些都来源于教师作为“人”的自我修为。这些修为,与教师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和人生心得密不可分。教师的成长不应被限制在课堂内,讲桌前,而是应该被放到更大的人生舞台上。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的老师能够成为学生的“楷模”甚至“偶像”吧。

 

  看到这里,恐怕我们今后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定义好老师的标准了。行业经验只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执着度的一个表象特征,究其本源,我们需要的是热爱教育,不懈进步,充满故事的这样一群人,来启蒙,引导,和激励世界未来的建造者们。

 

[Reference]

C.Matthew  & P. Peterson (2011),It'seasier to pick a good teacher than to train one: Familiar and new results onthe correlate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ks.harvard.edu/pepg/MeritPayPapers/Chingos_Peterson_10-08.pdf

 

R.Walker (2008), Twelve Characteristics of an Effective Teacher, Retrieved from 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J815372.pdf


 

 来源:博图书馆

江南教育网中外角度江南深度供稿:http://www.jiangnan-edu.com 联系电话:13775626247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