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有“特点”



信息来源:       2016/7/6

  生子女有“特点”

 

 刘瑞琴  

 

 

江南教育网中外角度江南深度供稿:http://www.jiangnan-edu.com 联系电话:13775626247

 

  我国是从1979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从那个时候起,我国的独生子女数量便在不断增多。就拿我们学校来说,目前97%以上的都是独生子女,只有3%左右是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农村,家里有两个或更多孩子,随父母来城市打工上学,还有一些是多胞胎孩子。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有的学者及家长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最多的一代,甚至有“独子难教”的说法;而有些学者及家长认为,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同样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成长,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交际区别

 

  其实,关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发展问题的争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有个心理学家在研究特殊儿童与非特殊儿童时发现,在特殊儿童中独生子女占的比例非常高。他在1898年发表了文章《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指出独生子女具有特异性,比如他们早熟、爱空想、易怒、固执、虚荣心强、利己性强、合作性自主性差等,被认为是“问题孩子”。但在随后的时间里,吉尔福德、乌斯塔、芬顿等多名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明显的差异,甚至有时候的表现还要优于非独生子女,否定了之前的观点。就是如今,也有很多学者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个性发展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

 

  客观地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确实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有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非常优秀,没有区别;有些则存在很大差别,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是否根据孩子的成长环境选择了合适的培养方式。

 

  如对于独生子女的交际培养,我以前一直认为只要关心、爱护孩子,和孩子经常沟通,就一定能够培养出与社会同步、与他人交际沟通顺畅的优秀孩子。但是通过我对这个课题的深入研究后,发现同样是在父母关心、爱护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有些独生子女的交际能力较强,能够与人很好地沟通,并且很懂礼貌,身边总有一堆孩子围着他玩;而有些独生子女不善于与人沟通,经常独来独往,一起玩的朋友也很少。这说明,一方面,影响孩子沟通能力的因素与孩子是不是独生子女没有多大关系;另一方面,独生子女自身的特点与培养方式是影响孩子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

 

  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了解独生子女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对独生子女进行交际培养。

 

       二、独生子女的优势与“风险”

 

  我有个同学和我一起大学毕业,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当地比较偏僻的山区当老师。那里的条件很艰苦,人们都住在山上,吃水需要从山沟里去挑。有一次,我的一位同事说要去体验山区的教学环境,我就带着他去找了我这位同学。

 

  这天是周六,同学说自己要去家访,我就和我同事跟着一起去了。家访的学生是一个一年级的男孩子。这个男孩本来还有一个弟弟,因为男孩舅舅家没有孩子,所以在男孩弟弟刚生下来一个多月就被送到了舅舅家,当时该男孩也只有一岁。从他成长的环境来看,符合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的特点。走进男孩家的大门,就能感受到家庭贫穷的气息,但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当我见到男孩后,发现他的穿着很时尚。走进屋子,沙发上放着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漂亮书包,还有城里孩子喜欢的玩具喜羊羊、灰太狼、积木、玩具卡车等等。男孩见到我同学后,微笑着很有礼貌地说:“老师好!”

 

  之后,在我和男孩说话的时候,他一点也没有感到胆怯或者紧张,我问什么,他就会很礼貌地回答我,并且思维很清晰。回到学校后我就在想,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在交际上这不是没有什么区别吗?那为什么经常听有些老师说一些农村孩子很胆怯,沟通能力很差呢?

 

  后来我问我这位同学,“你是怎么教育那个男孩的?怎么和人们观念中的农村孩子不一样?”

 

  她告诉我,有些农村孩子不善于说话沟通,主要是因为一种自卑的心理,他看到别的孩子玩的,他没有;别的孩子用的,他没有,这便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发展,使性格变得内向,不爱说话,而且总是羡慕别人。这时如果家长或者老师引导不当,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特别是陌生人,就会显得胆怯。

 

  其实,在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独生子女,因为是家里的“独苗”,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都能够给予充足的条件,付出足够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此外,在父母爱的呵护与包容下,多数幼儿容易形成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想的性格特点,这有利于幼儿智力和才能的发展,为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积极的因素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变成消极的因素,独生子女的优势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前面说到的充足的物质条件与感情支持,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引导不当就会变成:过分地照顾,事事替孩子包办,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便会造成孩子蛮横、无理、霸道、缺乏独立性;时刻都围着孩子打转,什么事情都顺着孩子,在孩子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时也是纵容迁就,这样使得一些孩子稍微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吵大闹,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专横的不良习惯,而这些正是交际沟通中的消极因素。孩子将来走入社会,在与人沟通交往中必定会遇到困难,而这些消极因素就会影响孩子以后各个方面的发展。

 

  2011年,我被安排到一年级当班主任。开学那一天,我来到教室隆重地向同学们进行了自我介绍。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面容以及清澈的目光,我感到自己特别幸福,并暗暗下定决心,在我当班主任期内,一定好好地培养这帮可爱的孩子。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天周二,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听见外边有吵架的声音,我出来一看,有一位母亲情绪激动地与我们班一位代语文课的老师争吵。

 

  这位母亲生气地说:“你为什么骂我们家孩子?你看把我们家孩子弄得哭成啥样了?”

 

  老师:“我没有骂你们家孩子,是你家孩子抢了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小朋友要他不给,还把别人给推倒了。我只是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他就哭了。”

 

  母亲:“孩子说是你骂他了,难道孩子还会撒谎?再说了,我们家就这一孩子,我们平时都舍不得说,你凭什么说!”

 

  老师:“他抢了别人小朋友的玩具,而且最后还摔在地上了,我只是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

 

  母亲:“一个玩具有什么了不起?我家孩子从小都是要啥买啥,摔坏了我赔。”

  ……

 

  后来校长出来后,将这位家长劝阻到办公室,最后校长与这位家长是如何沟通调解的我也没有细问。事后,这位代语文课的老师找到我委屈地说,她的确没有骂那个孩子,那个孩子把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抢了过来自己要玩,那个小朋友要回他不给,还摔在了地上,并把那个小朋友推倒了。

 

  对于这件事情,我思考了很久,在后来我与该同学的交流中,发现他的确比较霸道、无理,并自以为是,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也搞得非常不好。从家长的语言中我感受到,造成孩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与放纵,没有正确地培养引导孩子。

 

  有一个细节值得思考,孩子告诉母亲老师骂他了,老师说她没有骂,到底是谁在说谎呢?

 

  如果是老师没有说谎,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他可能不认为自己在撒谎,因为从小在溺爱中长大,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心里便会产生委屈,这时他不会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一旦老师说他不对,他便以为老师是在骂他,哭泣、回家告状便顺理成章了。如果是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

 

  三、影响独生子女交际能力培养的误区

 

  除了以上溺爱、放纵等影响孩子交际能力的因素外,根据独生子女的特点,以及我所总结的,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盲目的夸奖。适当的夸奖能够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但盲目的夸奖会适得其反。孩子学会了叫“爸爸”,我们一定要夸奖;孩子学会了背诗歌,我们一定也要夸奖,但是同一件事情不要高频率地夸奖。做一般的事情也不要轻易夸奖,否则很容易养成孩子高傲的心理,影响孩子的交际沟通能力。

 

  第二,不鼓励孩子说“脏话”。这看起来似乎很可笑,哪个家长会鼓励孩子说脏话呢?肯定没有。但是,有些家长在无形中却这样做了。在孩子还咿呀学语的时候,家长都期望孩子能够说一个完整的词语或者句子,而却往往忽视了孩子所说的词语或者句子是好还是坏。我亲眼看到过这样一位母亲,在孩子还不会说话阶段,突然有一天说了一句不知道从哪儿学的脏话。母亲看到孩子会说话了,激动地说:“宝宝说得真好,再说一个,快给妈妈再说一个。”这便是一种交际误导。

 

  第三,过分保护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独生子女更是父母心头肉上的心头肉,因此,很多父母对孩子过分地保护。比如为了不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受伤,把孩子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不让孩子和其他孩子玩耍,这样造成了孩子孤僻、胆小、不合群的特点,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自然变差。

 来源:让孩子学会处世——独生子女交际能力阶梯培养》

 

江南教育网中外角度江南深度供稿:http://www.jiangnan-edu.com 联系电话:13775626247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