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笔学员作品 | 章佳和:近园的过往时光



信息来源:鸿笔写作坊 章佳和       2020/10/17

近园的过往时光


作者:常州博爱小学六年级 章佳和

指导老师:鸿笔创意写作坊 周永峰



       常州有一座古典园林,名为近园。当我踏进这里时,四周充溢着古典的气息。


      近园的门口有两棵桂花树,清代赵怀玉写过一首《近园秋水亭看桂》:桂花深处筑亭幽,日涉还应胜舣舟。半月香风吹未断,此间已占十分秋。


      在这样的秋日里,闻着淡淡的桂花香气,使人神清气爽。赵怀玉笔下的桂树显然不是眼前这两株拳头粗模样。诗中的桂树不复存在了,后人又栽了两株桂树,让桂花的香气穿越时空,成为近园永恒的生命气息。


      沿着小路向深处探秘,苍天桧树、广玉兰环绕在我身旁,我在秋水亭旁望着飞檐,望着云影。一切都静了下来。



      我从景点虚舟榭的漏窗中,能看到停泊在鉴湖上的小船,从另一个漏窗中还能看到三梧亭。近的一条诗词长廊尽显中国古韵。我曾看过清代《近园图样》,“三梧亭”的身后还有“见一亭”“牡丹台”,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呢?


      我觉得这是因为后来人们觉得亭子太多了会显得很局促,荒废了,也没人理它们了。


     这时,鉴湖上漂浮着一个塑料底座喷泉,那是现代的物件,与四周古色古香的环境格格不入。


     说起鉴湖,我想起爸爸说过,曾祖母曾在近园的私塾里读过书。当时,还用澡盆在鉴湖里划过船呢!


     


      眼前的鉴湖不大,在西北角落停着一叶小舟。秋风送着水波使它微微地浮摇着,一个“垂纶洞”与世隔绝。这个洞的大小只能容下一人,隐逸又孤僻,颇有情趣。


       在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中,漏窗必不可少,我不禁打量起近园的漏窗,却发现远不如苏州园林的细腻。在这一组寓意着“春夏秋冬”的漏窗前,我久久的站立,端详着这个漏窗,心里充满疑惑,这是什么?——香蕉?花苞怎么长鸭子头上?


       古代文人们喜欢“雅集”,聚在一起作诗、弹琴、斗棋……近园便是个不错的选择。当时,官员们都是文人,恽厥初弃官建造了这个近园,也是为了雅集。古人雅集时都是选择有月亮的晚上,这是为什么呢?古人写过许多关于月亮的诗句,比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有月亮就有月光,有光就有影,影便是一种诗情画意。


     近园内树木各种各样,景点繁多,虫鸣、水声不断,是个饶有风趣的地方。



      我又想起了去少年宫上课时经常走过未园,同样是常州古典园林,却显得死气沉沉。未园在少年宫内部常年无人打理,深宅高墙,空气不流通,池水也不流动,随处可见虫子的尸体,半夜走进去就如同密室逃脱一样。


      陈从周曾这么评价过常州近园:“常州近园映水一山,崖道洞壑、石磴,楚楚有致。”这个近园在建造时,遵循了“曲”意。所以我在走回到入口时,实际上走了一个圆。


       近园最初由恽厥初建造,后传给恽安宗,又卖给杨兆鲁。杨兆鲁随后花5年时间扩园,并取名“近园”,意思是“近乎为园”。



      杨兆鲁还让自己的朋友王石谷(王翚)作《近园图》,笪重光题《近园图跋》,自己著《近园记》,恽南田书《近园记》。恽南田是恽厥初的侄子,恽南田的书画就是恽厥初教的。为什么恽家人的园子卖给别人,恽南田不但不生气,反而帮别人写字呢?


      我觉得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卖园子也是要挑人的,因为杨兆鲁是一位文化人才卖给他的,只有文化人才能懂得园子的价值不会乱用园子,杨兆鲁不仅懂得园子的价值,还通过扩园让园子变得更有价值。     


       杨兆鲁后竟然又有了两任主人,随后,恽家后代恽彦琦又把近园买了回来,改名为“复园”,意思是“失而复得”。恽彦琦的后嗣恽毓嘉接手近园改名为“静园”,意思“归隐林泉以自静”。


       当它还是恽园时,它分为东园和西宅,可是如今西宅却不见踪影了。西宅又为什么消失了呢?



      当近园的主人是恽厥初的时候,那时正是清朝推翻明朝的时候,恽园发生了“西园之难”。明崇祯帝自杀,恽厥初不愿跟随清朝统治,明崇祯帝的儿子永王朱慈炤流落江南,藏于西宅。后来永王被捕招供,恽厥初受牵连,入狱放归后病死,西宅渐渐荒芜。恽氏子孙都是有骨气的人,他们坚决不入朝为官,导致门庭渐渐衰弱。


       这样的气节,不禁让我想起了明末清初的管氏家族,管干贞的长辈管绍宁因拒绝剃发留辫而遭满门抄斩,只有其孙管滋琪被仆人童明高以己子相易而获救。


      我站在在西宅被拆得只剩下一间小屋子前,爬山虎在里面安了家,屋顶的瓦片在一旁堆成山。同是恽家花园,一个保存得完好无损,另一个却只剩一点残片。



      据周边的居民说,文物专家谢辰生曾想阻止过拆迁西宅,但却没有成功,拆房的民工被女主人感动了离开,却阻止不了第二批民工,几百年的文物说没就没了,有人说:“幸好苏州园林没在常州啊。”


      我曾祖母的妈妈是恽家后人,曾祖母少年时曾在近园里读过私塾,她那时就住在十子街上,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住在西宅里,已经无从考证。曾祖母一直对近园念念不忘,想回到近园,重温童年记忆。但当时竟然一直没有对外开放,直至常州宾馆举办近园美食活动,才得以重返近园。听了爸爸的介绍,我才得知我家与近园的渊源,怪不得小时候爸爸老要带我去近园,至今才理解他的深意。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