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笔学员作品 |李帅: 我在常州寻找东坡先生



信息来源:鸿笔创意写作坊 李帅       2020/11/4

     

我在常州寻找东坡先生


作者:常州新北区实验七年级 李帅

指导老师:鸿笔创意写作坊   周永峰


     东坡先生在我梦境里出现过许多次了,他脚穿芒鞋,手持竹杖,在风雨里前行。


      我朗读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梦境里也是这样的场景!我决定去常州东坡公园、苏东坡纪念馆寻找这位超越时空的朋友。


      东坡公园虽坐落在繁华的市中心,可只要一进园里,就立刻感受到静谧氛围,这里的山石,这里的草木,仿佛就是苏东坡生活的那个时代。园内园外两个世界,我也安静下来。


      进入公园时我就好奇,牌楼上为何要刻着“舣舟亭”三个字呢?为了解开谜团,我来到了舣舟亭,只见亭前立着一块白石碑,背后刻着《重建舣舟亭记》,我通读了一遍,明白了。原来“亭”就是古代官员前往某处时,因路途遥远而专门设立的休息处,类似于驿站的公共设施。而舣舟亭,就是苏东坡在常州停舟靠岸休息的地方。乾隆皇帝仰慕苏轼,特意赐下“玉局风流”的匾额,后因战火连连,舣舟亭被损坏并多次加以重建,才变成现在的样子。亭柱上有诗人黄仲则的楹联:二月江南好风景,故人此日共清明。


     舣舟亭的下方是古运河。我看着碧波荡漾的河水,不禁想起苏轼写的那首《除夜野宿城外二首》(其一):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这时已经是傍晚了,天稍稍黑,古运河上只有几艘缓缓而过的游船,我感觉苏轼就坐在某一艘船中,注视着我们。



       公元1073年,39岁的苏轼,奉朝廷的命令,自杭州北上,前往常州,润州赈饥。经过日夜操劳,工作进行的差不多了,那天,正是除夕之夜,苏轼没有登岸,独自一人睡在了一叶孤舟里。


       他慢慢悠悠地弯着身子走到船篷里头,睡下来,扯扯被子,透过小窗望着夜空中的繁星,又坐了起来,思索着……


       夜深了,城内的灯火、天上的星星,全都暗了下来,东坡揉揉眼睛,只感到一阵阵的刺痛。他两个月赈灾,披星戴月,没有睡过一晚舒坦觉,眼疾越来越严重了,就算作我在守岁吧。



       寒霜也越来越重了,东坡又扯了扯被子睡下,可是无法抵挡这凛冽的寒风,江南的冬夜好湿冷啊!


        除夕,除尘迎新,东坡又爬了起来,伸手舀了河水搓洗着头发,这才猛然发现青年时茂密的鬓发已经越来越稀疏。感叹时间飞快。他望望河岸,几盏残灯生出暖意,东坡抚髯而笑:感谢那几盏残灯,并不嫌弃我,夜宿孤舟的我也只可与其相依……


       我穿过一座小桥,苏轼那逍遥快活的雕像招引着我。他提着竹杖,阔步向前。乌台诗案之后,他被贬谪黄州,东坡并没有消沉下去,在东坡先生晚年所作《自题金山画像》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的确,在黄州也是他创作诗文的高峰,并且诗词富有哲理和思辨,开启又一种人生境界。


       刻于东坡公园石碑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诗,我再一次朗诵这千古绝唱,我被苏东坡笑面人生的豪迈精神所折服。




       绕过雕像,我便看到一座仰苏阁端正的“坐”着,阁楼下有四个大字“坡仙遗范”冲在我们眼前。这四字足有一人多高,从落款可知,这是康熙亲自写下的,原来,康乾帝都是东坡的粉丝。这在历史上好像不多见。、

东坡先生来常州十多次,他对常州的情感是炽热的。


     第二天,细雨绵绵,我怀着别样的心情来到东坡纪念馆。

   

    正在东坡纪念馆门前观望,墨黑的木雕,粉墙黛瓦,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门前有一巨幅照壁,再现了苏轼归来的情景。苏轼坐在船上,满面春风,向大家微笑。岸边挤满了人,大家都拱手行礼。儿童也笑着跑了过来。就连小狗都对着苏轼直摇尾巴。离东坡登岸处约百米的桥上都挤满了人。细看,右下角印着一个“顾塘迎坡”四个字。北宋时期,顾塘是运河的支流。苏轼当时正在此登岸,离他居住地不足百米。


     进门,只见一个雕像横坐在那。脸色端庄,眼神凝重,脸上写满了世道的沧桑,这大概是他晚年的模样吧。


    纪念馆东边有一间屋子,墙上悬挂着苏轼一生所去过的地方的展板。


    1037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公元1061年,苏轼出来到凤翔为官……


    其中一块展板引起了我们的注意:1071年,苏轼奉命前往湖州。到任后他作《湖州谢上表》:“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当时王安石正在变法之中,苏轼与王安石的变法颇有不合。王安石的变法使老百姓的税收加重,虽然可以增强国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税收的加重,让更多的人穷困潦倒。


       一旁墙上,苏轼所写的《乞常州居住表》正悬挂在那儿,那是于元丰七年十月十九日写的,表中写到,他中年丧子,十分悲痛。希望皇帝能让他在常州居住。可是这封信却石沉大海,被皇帝冷落。在元丰八年正月,苏轼又给皇帝写了封《再上乞常州居住表》,看似跨年之表,其实只相距两个多月,他的内心多么迫切得到皇帝的恩准!



        东坡为何如此眷顾常州呢?他在给同朝为官的好友、常州人钱公辅的《哀词》中说:“……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


        我恍然明白,常州往哲先贤已经住进了东坡的心中,墓门挂剑的延陵季子,编选《文选》的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


        我不住地默念着:眷此邦之多君子……


        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被越贬越远。在晚年时期更是被贬到荒凉的海南,宋徽宗即位后大赦天下。苏轼也从海南回到了京城,六十多岁的他,终于在途中病倒了,苏轼感到时日不多,就停在了这个一直想居住于此的常州。


       临终时,苏轼写下了自己的最后一首诗:《答径山琳长老》,诗中写道: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


       印度高僧鸠摩罗什来到中国传播佛法,劝诫大家不要害怕生死,要坦然面对。可在自己病危之时,却十分害怕,让弟子们为他唱念佛经。最后在担惊受怕之中死去。苏轼与鸠摩罗什对生死观正好相反。他坦然面对生死,这首诗正表达了他不将生死放在眼下,看淡生死。公元1101年8月24日,苏轼在此仙逝,常州全城恸哭。



       再穿到另一个庭院,一座古井十分显眼。据说那是北宋东坡时期,东坡终老常州用过井,我仔细端详着,井台凹凸不平,石缝长满了青苔,有一角都已经脱落了!向井底里望去,里面杂草丛生,深不见底。还有几只小虫在里面跳来跳去。我不禁感慨今昔相比,物是人非了。


      苏轼于有生之年并没有实现居住于常州的愿望,但他却在此逝世,可能对苏轼来说,也是一种圆满吧……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