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峰:时间在雁荡崖壁上回响



信息来源:鸿笔创意写作坊       2021/1/7



时间在雁荡崖壁上回响

文/周永峰



正值我对当下教育的焦虑一日胜过一日时,接到傅国涌老师跨年招募令,我的心啊早已飞到了雁荡山!


我知道,傅老师是位著作等身的近现代史研究大家,我一直关注傅老师的演讲和著作,近几年来他多涉教育领域:编著的《过去的中学》、《过去的小学》、《寻找语文之美》、《美的相遇》和《新学记》成为一线教育人的案头书。


仔细咂摸他的著作鲜有主观评论,大多是教育史实的呈现,不勾兑,不着色。他以史官的姿态秉笔直书!


傅老师对教育是深情的。



傅老师今年53岁,雁荡山是他的故乡,在知天命之年决定离开繁华的杭州,回到故乡!他说,他要带着童子与山水对话,与世界对话,与生命对话!


傅老师喜欢《论语》中孔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那一段: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傅老师念兹在兹的教育图景。



在雁荡山的三日里,傅老师指引着我们去寻找美的教育,把我们领到了教育的现场!


在雁荡山大龙湫下,来自深圳、杭州的童子围拢在傅老师身边,童子眼眸清澈,犹如龙湫潭中一汪清泉,傅老师指向千尺之上大龙湫,只见飞瀑飒飒而下,几丈之后幻变成水云烟雾。


如果没有前人留下墨迹,我们对大龙湫的观照和思考窄如戒尺,我读过多部自然文学作品,当我第一眼看见到大龙湫时,搅尽脑汁想出一句:如同蚯蚓般的细水啊。我深感羞愧!


但当我打开傅老师为我们编辑的《雁荡山水手册》,唐僧贯休却有这样灵动的诗句: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袁枚那首《观大龙湫》又是那么曼妙: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一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我们与童子们还诵读了北宋沈括、清代袁子才、江弢叔和近人蔡元培、陈适的诗文,一时,激荡时空,在山水的见证下,我们遇见先师的神貌,风骨,性情,生命……


深冬的雁荡山,天是青蓝的。一阵寒风在山谷左冲右突着,兜兜转转了一会儿,蹿到大龙湫的崖壁上,大龙湫随风飘落,在我们的上空摇扫了下来,沾染在我们头发上,肩上,衣裳上……


你说不清是崖壁的问候,斜风的问候,还是飞瀑的问候,但一定是龙湫背上那一池湖水的问候。傅老师说,那儿是生命源头!是的,我们没有退缩,躲避,逃脱,而且以舒展姿态去接着它!


这是久违的舒展哟!


我在大龙湫下伫立着,思索着嶂壁崖刻 “白龙飞下”“活泼泼地”“矫若游龙”“飘渺空帘”,我独喜欢“活泼泼地”!据说,蔡元培先生曾多次来过大龙湫,每次都会严肃指出“活泼泼地”过于流俗,我说它才是顶好的,“活泼泼地”不仅指向飞瀑的意蕴,更引向人与自然相处的跳脱生命啊!


飞瀑声,朗读声,惊奇声,欢笑声……活泼泼地教育哟!如果蔡先生目睹我们行读的场景,他一定会击赏:此公的字大俗大雅,大雅啊!伴着“大雅”的重音,应该还会会心一笑吧!



在雁荡山灵岩下,傅老师以岩坡为讲台,他身材高大,侧依于山坡,稳扎着身子,神情自若地讲课,这般脚力真的无愧于雁荡山之子哟!傅老师依着高山,我们依着傅老师,童子依着我们!大山耸立静默,我们目光灼灼,傅师辽阔的声音伴小龙湫潺潺流水缓缓地流进每个人的心底。


在灵岩寺前,傅老师跟我们讲元朝朱希晦的《灵岩》,明朝朱谏的《长相思 天柱峰》,还有大公报记者萧乾的《永远滚流着》,经他这么一点拨,我原来的不屑地扫视变成了长久地凝望。



对面的天柱峰势气最足,插入云宵的派头势不可挡,像个壮年,脾气很躁,它的气势逼着你躲着它远远地看,近了也绝不敢长久地盯着,目光闪烁是对它十二分的敬重!


展旗峰像一个磨石刀耸立着,我知道,它是切不破天的,但砍下来一定会劈伤大地,那么陡深的口子深见大地的椎骨吧。展旗峰立在那儿好好的呢,但我还是觉得它不牢靠,最起码它会不停地扇动吧,就算风轻云淡它也会,决不是幻听,听,猎猎声又来了!


转过身来便是屏霞嶂,它应该是一座忠诚的山,它很可亲可近。依我看,它倒像一个饱经风霜的管家,它都立在那儿,听候着吩咐。


郁达夫也来过雁荡山,也来过灵岩,在一个深夜梦醒后,他披衣出来:天色苍苍,只余一线,四围岑寂……这些月光,这些山影,仍旧是梦里的畸形……


傅老师还动情地讲述了徐保土的文章——《雁荡山纪游》,上世纪80年代徐先生是浙江乐清大荆中学的校长,也做过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是傅老师的恩师!傅老师说,徐先生的散文写得好,多篇文章都可以背诵出来。傅老师在《美的机遇》里写过他与恩师们的相遇,他写道:“徐老师是我真正走进优美的母语世界的入门之人!”


在山前,人是渺小的。但傅老师告诉我们,在那个“人定胜天”狂躁年代,有位机枪手与山斗过。他指着前面山崖说,他们要扫射那座山,“想抹掉那一行字”。我看了过去,那行字还是那行字嘛,只留下几个麻点!我不知道,那天手端机枪的扫射者是如何向上头交待当天功绩的。


——看,大山投降了,俯首称臣了。


——呵,大山说,你在跟我挠痒哟!



我知道,每个时代都有每时代的粗鄙,远不论秦始皇焚书坑儒,就单说我出生后的计划生育运动吧,据说,有一对夫妻,生了两个女儿,他们远离家乡了,家里由孩子的小姨照看。一天深夜,乡计划办与妇联就把小姨五花大绑了,拖进了医院。上头要指标,下头要成绩,于是联手报复这个家庭了:黄花闺女连夜做了绝育手术!


傅老师说,要相信时代会变得越来越好,绝不会倒退。是的,至少我仰望天空一瞬,灵岩寺飞动的檐让我感到了力量。这是一种隐秘的力量!




我没去看灵峰之前就读懂了它们。


跨年之夜,老师们朗诵着名家笔下的雁荡山,他们没有拿腔拿调,赋予作品真实的生命。


我朗诵了蒲溪沫的《灵峰夜曲》,他传神的描写让进入了忘我状态:犀牛峰昂首望月,仿佛自己的月最早;金鸡峰伸颈侧目,仿佛窥见了人间的秘密;双笋峰不见了,婆婆峰眉宇间蕴藏着无限的喜悦……


次日是元旦,一个簇新的日子,傅老师带我们去看灵峰。


去灵峰的山路上经过北斗洞,我们拾级而上,道观借山而建,走进去别有洞天,从建筑来看,堪称天作。我每临山水必寻道观与寺庙,一座山的故事大体都是从寺庙开始的。


北斗洞的故事是动人的。傅老师告诉我们,抗日期间,日寇犯及温州、乐清,北斗洞曾安顿过温州等地迁来的师范和一所中学。我们去拜望道观与寺庙,常被附着一些传说弄得五迷三道的,盲目崇拜着,而我对北斗洞陡增的那份情感是从心底生出来的!


拜别了北斗洞,顺道而下,拐了一个弯,便到了“听泉岩”,傅老师邀我们去听泉,有的老师听到汩汩泉声,有的老师尽管屏住了呼吸,做足了气息功夫也没听到。我久久地抚着石坡,身体紧贴,努力地静下心来,手面上那方石块都捂温了,倒听到了声响—— “突突”的心跳声!



傅老师一路走来一路讲。他跟我们讲夏承焘先生在这里教书,讲得很动人:夏承焘先生和弟子陈适一行乘着月色到了听泉岩边,带着琵琶的同事就坐在旁边的大石块上弹奏起来,这里听泉岩下的流泉声,一变而为潇湘的琴声,泉声和琴声混和在一起了……


夏承焘是傅老师的老师之老师,讲到这些轶事,傅老师语调荡漾起伏着,总能给我带来美的享受。


彼时老师是何等的潇洒,如金庸笔下云游四方的大侠,又似“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魏晋名士!


我们向灵峰走去,一路的山石留下许多名家的手迹,最多的当数民国年间,康有为,林琴南、张大千、黄宾虹、蔡无培、张元济、黄炎培……傅老师说,少年时光,他走过雁荡的山水,也记住他们的名字,一边摩挲一边想象民国的风云际会。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一粒种子就在傅老师心底发芽了,后来成了民国史的研究者!


不知不觉,名家笔下的灵峰就在眼前了,但白日总不如夜晚来得有意境,在阳光的光照下,夫妻峰毫不遮羞,婆婆峰也不避讳,四散而去的云雾没能裹住合掌峰,身上落了仙气。


我们和童子一起朗诵着雁荡灵峰的散文,我默默地想:一定再来一次,顶好挑一个月华泻地的夜晚来看灵峰!




傅老师在《美的相遇》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与美相遇的过程。地球是圆的,宇宙是圆的整个世界是一个圆形思维,真善美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在一个圆上,美是起点,也是归宿。


我一直在奔跑,随着大流,我喘着粗气,寻找教育出口。


我顿悟:教育需要美的相遇。我们却把教育理解成教室里知识传授。


而傅老师带着童子在全世界寻找美的教育——


在雅典的废墟中寻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踪迹,在古老的剧场和奥林匹克运动会遗址上朗诵荷马诗和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在爱琴海的波涛中为拜伦的《哀希腊》而忧伤……在威尼斯的碧海蓝天之间演绎莎翁的《威尼斯商人》,在但丁家门口背诵《神曲》……


在雁荡三日,傅老师良苦用心,不仅让我们跟着他参与课程现场,还指导做课程设计。那一日,我们一组以“冰”为主题的设计课程,我们把所有冰的元素倒在一起!


傅老师提醒道:你是一个好厨子吗?我们好像在烧一锅的杂碎!你的课程应该从哲思进入?如果一条鱼跃上水面,凝固成冰……那一刻我板结的思维像被击中一般,是啊,为何我们日复一复将孩子等同一个幼稚工具,那他们生命朝向,精神长相被我们掩盖在何处?


傅老师向我们展示他的课程设计——


以“门”为主题,从安德烈 纪德《窄门》而林斤澜《门?》,从柴门而皇门,从门第而门客,一步步地引入,一步步地回环,一步步升华……


以“山”为主题,从英国小泉八云的《登富士山》而日本德富芦花《富士戴雪》而法国塞尚的圣维克多山而美国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而国内李广田《山之子》《钓台的春昼》而余光中的《山盟》而高行健的《灵山》……


以“雪”为主题,那幅照片我是含泪看下去的:漫天大雪覆盖的亡灵,洁白大雪映照孩子无邪的笑脸……傅师课程的背后蕴含着是大格调、大生命、大悲悯!


一位童子说,时间掠过崖壁……,是的,雁荡的三日离我们远去,但掠过崖壁的回响却在我们心里回荡:希望教育变好,让好的教育薪火相传。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