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纵然生活卑贱,可依旧拥有信仰自由的权利。



信息来源:江大读协图书推荐       2021/1/20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到:“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后来,这句话为众多作家竞相引用。


小说开始于肯塔基州,农场主亚瑟·谢尔比正面临着将因欠债而失去其田地的困境。尽管他和他的妻子对奴隶都十分的友善,但是谢尔比还是决定将几名奴隶卖给奴隶贩子,因为他们急需资金被卖掉的奴隶,有两位,一位就是汤姆叔叔,是有着妻子和儿女的中年男子,还有一位名为哈里,是艾米丽的女仆伊莉莎的儿子,艾米丽并不喜欢这个主意,因为她曾经对她亲爱的女仆许诺说她的儿子不被卖掉,而且她的儿子谢尔比,也不愿意让汤姆离开,因为他的儿子经常把汤姆视为自己身边的良师益友,他儿子认为汤姆叔叔身上所具有的品质为他做了一生的榜样,有这样一位善良且品质道德高尚的人在自己身边生活,为什么又要因为仅仅缺少一些资金而把他送走呢?


可是很显然,农场主的妻子并不具有这项事情的决定权,而儿子的抗争也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只要法律把这些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黑人,当做庄主的私人财产看待,即使心肠最好的奴主,也不能保证他家到衰败时不讲奴隶卖出去”。


汤姆叔叔被卖掉了。在船上时,汤姆认识并照顾了一位年幼的白人女孩伊娃。当伊娃落到河里后,是汤姆救了她。伊娃为了感谢他,伊娃的父亲奥古斯丁·圣克莱尔将汤姆从奴隶贩子的手里买来,并将汤姆带到了他在新奥尔良的家中。在这段时期里,汤姆与伊娃变得亲密无间,因为他们都深信着基督教。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家,家就像红布条,永远系着游子的心家,就像大衣一件,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替代的温暖”。


在汤姆与圣克莱尔一同生活了两年后,伊娃得上了重病。在她死之前,她在一场梦境中梦见了天堂,她把这场梦告诉了她身边的人。由于伊娃的死与她的梦境,其他的人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奥菲利亚决定抛弃自己从前对黑人的偏见,托普西则说她将努力完善自己,而圣克莱尔则承诺将给予汤姆以自由。


但是悲哀的事情发生了,在圣克莱尔履行他的诺言之前,却因为介入了一场斗争,被猎刀所刺死,圣克莱尔的妻子并不像圣克莱尔那样拥有反思,她拒绝履行她丈夫的承诺,并且在一场拍卖会中卖掉了汤姆叔叔,汤姆的新主人是一名凶恶的农场主赛门勒格里,那勒格里带他熟悉农场里其他的奴隶,并且让汤姆进行一些他无法认同,并且与他的内心信念所相违背的事情,当汤姆拒绝服从勒格里的命令去鞭打其他的奴隶以及他的同伴时,勒格里便开始对他产生厌恶,汤姆于是受到了残忍的鞭打,可是他的信仰依旧支撑着他努力的生活下去,他追求着生命的自由,同时也希望可以拥有信仰自由的权利,而这彻底激怒了他自私而又残忍的奴隶主,于是勒格里决意要压垮汤姆对于上帝的信仰,汤姆当然是坚决反对停止对圣经的阅读,并且尽力劝慰其他奴隶信仰上帝,毫不意外的勒格里对他进行了更加严峻的惩罚。


乔治、伊丽莎与汤姆在进入加拿大后获得了自由。而在路易斯安那州,当汤姆叔叔对上帝的信仰就快被在种植园中遭受的折磨所击垮时,他经历了两次梦境——一次是耶稣,而另一次则是伊娃——这使得他决意保留自己对基督的信仰直至死亡。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阳光,他们都怀着一颗火热的心,用自己的勇敢和行动诠释了梦想的含义,始终奔跑在追梦路上,他鼓励凯茜逃跑,并让她带上埃米琳。当汤姆拒绝告诉勒格里凯茜与埃米琳逃往何方时,勒格里命令他的监工杀死汤姆。在他垂死时,汤姆宽恕了两位监工野蛮殴打他的行为:受其品格的感召,这两人都皈依了基督。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们挥泪埋葬了自己在尘世间的希望,它却变成了种子,长出鲜花和香膏,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医疗创伤


而在另一边,在乘船通往自由的路上,凯茜与埃米琳遇见了乔治·哈里斯的姐姐,并与她一同前往加拿大。他们前往了法国,并最终抵达了利比里亚——一个容纳前美国黑奴生活的非洲国家。在那里,他们又见到了凯茜失散已久的儿子。乔治·谢尔比回到了肯塔基州的农场,释放了他全部的奴隶,并告诉他们,要铭记汤姆的牺牲以及他对基督真义的信仰。


这世界既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所以我们应该关心身边的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让身边所有人都幸福快乐的生活,希望每一个国家都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希望世上人人平等,让歧视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感恩刺骨的疼痛,感恩敏感的心,感恩流泪的眼睛,因为那些疼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你和别人不一样,你的人生还没有就此成为定局。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