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让学生开心了,却容易变“废材”?



信息来源:校长会       2022/2/9

“双减”这个概念,我们已经说半年了。但很少有人能言简意赅地说清楚,减的到底是什么。更有不少人认为,减负以后,孩子们开心了,却容易变“废材”,真是这样吗?看浙江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怎么说。



学生很累,学习很苦,上学很忙,所以我们要减负。减少作业,让学生不累,学习不苦,上学不忙,是这样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什么程度算不累了呢?怎么样算不苦了呢?当我们成人认为“不苦”,而学生认为“很苦”,听谁的呢?或者说学生认为“不苦”,而我们成人认为“很苦”,以谁为准呢?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学习可以不苦,上学可以不忙,当学生可以不累,学生会怎么认识学习这件事呢?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梅花香自苦寒来。

……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千百年来,有太多这样的认识了。天下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所有的优秀都与不同寻常的努力连在一起,而努力,则外显为学生吃得了苦,扛得住累,经得起忙。


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能吃苦、能扛累、能经忙的人,一个能吃苦、扛累、经忙的人才是我们要培养的人。而这样的人,必须让他在经历苦、经历累、经历忙中得以培养。


否则,我们会得到一个废材,而非人才。


我们不想得到废材。


我们不想学生吃苦扛累。


所以,我们减负,始终处于一个左右不靠的局面:得到废材,心有不甘;看到孩子吃苦扛累,心有不忍。所以我们的社会出现了明面上做“减”,同时又在暗地里做“增”,这种“又增又减”的局面,会让我们的孩子崩溃的更快。


一个不想付出足够努力,又不想接受自己不优秀的孩子,心有多崩溃?


认识到位,行为才会正确。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讨论减什么“负”?“负”在哪里?


个人认为,“负”不在“苦”本身,“苦”本身不是“负”,而在“苦”前面的定语。比如“绝望”的苦与“有希望”的苦,“绝望”便是“负”,“有希望”便是“正”。我们要减的“负”是那个与苦相连的“绝望”,而不是“苦”本身,减去“绝望”这个“负”,还孩子“有希望”这个“正”,这才是减“负”的要义。


同理,累不是我们要减的对象,无意义的累,那个无意义才是我们要减的“负”,减去“无意义”的“负”,增加“有意义”的“正”,只要累得有意义,这样的“累”便是我们所倡导的。当然,这个“累”的度本身也在意义的内涵之中。


枯燥机械的忙要变成生动有趣的忙,所谓乐此不疲,便是生动有趣的忙的最好写照。


如果这样的思考成立,我们总结成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减的“负”不是指苦、累、忙本身,而是与苦、累、忙相连的绝望、机械、无意义,减去这些“负”之后,让苦与希望相连,让累与意义相连,让忙与生动有趣相连。


在希望、意义、生动中培养出一个能吃苦、能扛累、能经忙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才是有力量的,才可能是有担当的,才是我们教育所指向的。


如果我们形成如上共识,就有两个好处。


好处一: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去吃苦、去扛累、去经忙,这样,与中国的千年文化对接,气就顺了。


好处二:我们可以形成合力,作用于一个明确的点,让绝望、枯燥、机械暂离我们孩子的学习生活。


行文至此,再往下写,便要讨论如何“做”的问题了。举个例子,一年级的小朋友记拼音是很难的,比如b与d,比如p与q,为了让孩子们记住不出差错,老师们会有如下办法:


办法一:抄写,重复抄写。


办法二:背顺口溜,帮助记忆。


办法三:活动,选择合适的材料,拼摆拼音字母。


这三种办法,孩子都是“忙”,但办法三会显得生动有趣,孩子忙得喜欢、忙得开心,办法一忙得机械、忙得枯燥。


苦和累亦复如此。


孩子其实是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忙的,我们只要做到苦与希望相连,累与意义一起,忙与有趣共生,我们的教育便会成功了。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