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十年面孔



信息来源:江南教育网       2015/10/10

诺奖十年面孔

 

 

 

1、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授奖词:“她的复调式书写,是对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记者,散文作家,擅长纪实性文学作品。出生于白俄罗斯,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已出版的著作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锌制男孩》、《死亡的召唤》、《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其著作相继获得1998年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年法国国家电台“世界见证人”奖、2006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奖项。


另据东方早报报道,她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战、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她的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锌皮娃娃兵》曾被列为禁书。

 

 

 

2、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授奖词:“他用记忆的艺术,召唤最难把握的人类命运,揭露了德国占领时期的生活世界。”


颁奖官员称:“诺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作品的三个关键词是:记忆、身份、历史。他的书大都与记忆有关,读者可以穿过时间与自己相遇。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只有30-50页左右,语言也非常好懂,可以下午读一本,晚上再读一本。推荐该作者的一部作品是《Missing Person》。”

 

 

 

3、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

 

 

 

授奖词:“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门罗以短篇小说闻名全球,其影响巨大的《逃离》2004年出版,她被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以其精致的讲故事方式著称,清晰与心理现实主义是门罗的写作特色。

 

 

4、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授奖词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传说、历史与当下。

 

第二届红楼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代表作《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酒国》

 

 

5、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授奖词: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在23岁时便出版处女诗集《诗十七首》,成名后陆续出版了《路上的秘密》、《在黑暗中观看》、《真理障碍物》、《给生者与死者》等诗集。他的诗歌最大的魅力是新,他认为“诗人的创作应是不断摆脱自己的过去”。

 

 

6、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授奖词:“对权力结构作了深入的描述,并对个体人物的反抗、反叛和挫败进行了犀利的刻画。”


《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他的主要代表作品还有,《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2010年获奖作品)、《酒吧长谈》、《谁是杀人犯》、《叙事人》、《谎言中的真实》、《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等。

 

 

 

7、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

 


授奖词:“以诗歌的洗练与散文的晓畅,呈现了被掠夺者的处境。”


她的作品大多描绘罗马尼亚下层人民的凄惨生活,处女作1982年在罗马尼亚用德语出版,并成为禁书,一时引起广泛争议。代表作品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洼地》、《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曾摘得德国克莱斯特文学奖、卡夫卡文学奖等几个文学奖项。

 

 


8、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

 


授奖词:克莱齐奥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是一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性进行了探索。

 

克莱齐奥的代表作有《诉讼笔录》、《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他的早期作品,诸如《诉讼笔录》、《可爱的土地》等,多寻找一种空灵与寂静,人物时常在形式、色彩与物质的海洋中摇摆不定,人和物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而他的后期作品,诸如《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等,则更关注心理空间,向着自然与人这两个“宇宙”同时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探索。

 


9、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

 


授奖词:“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用怀疑主义、才华激情和预言的力量,来审视被割裂的文明”。


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关于莱辛作品的哲学思想及其小说形式联系的评论,试图探讨她的生命哲学理念及其小说形式的关系,对莱辛提出的漩涡与喷泉、“双姓同体的人”和“大家人物”、流动的时间、比喻的世界和苏菲主义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其代表作品为五部曲:《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们》、《简述下地狱》、《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简?萨默斯日记》等。获奖原因为“因其将自己的怀疑,激情以及幻想投入在对分裂的文明的审视上。” 《金色笔记》是莱辛的代表作。

 

 

10、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

 

 

 

授奖词:“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于2005年荣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并于2006年终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曾获得欧洲发现奖、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都柏林奖等等。其中,《我的名字叫红》获得了包括法国文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和都柏林文学奖在内的欧洲三大文学奖项。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语言出版。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师相提并论。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