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关注“新基础” 叶澜:学校是个生命场



信息来源:江南教育网       2016/1/11

关注“新基础”系列一

叶澜:学校是个生命场

 

江南教育网  周永峰  发自常州

 

 

会场座无虚席

 

 

学校是什么?——“生命场”。叶澜神情庄重,声如黄钟大吕。这是她21年来孜孜以求“生命实践”的声音。

2015年11月1日,江南的常州阵阵凉意,“新基础”叶澜团队为萧瑟的深秋带来一股暖意。来自全国的教育人相聚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千人会场,现场座无虚席、聆听教泽。

 

 

教育需要新理想人

 

 

叶澜年已古稀,但她的声音敞亮、温和,千名与会者静如处子,笔耕不辍。

她感慨道,一个关注未来与变革的教育时代已经来了。

叶澜认为,在新时代下,教育要有“新理想人”, 教师的评价体系要重建,不能老用“凄苦文化”来评价老师,老师不是燃尽生命的“蜡烛”,而是点亮学生心灯的“启蒙者”。

叶澜说,快乐是孩子的天性,但不等于孩子要的我们就给,孩子“要”就是一切,这是不正确。孩子“要”得有合理,有不合理;有发展性,有停止性的;孩子是成长中的孩子,成长永远是教育关心的核心,教育者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进学校。

她说,孩子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学校是充满童趣的地方,老师是用人类文明使学生成人的“养正者”,绝不是当下交口称赞的“牧羊人”。

 

 

教育病了

 

叶澜称,对于教育改革而言,没有老师认可的改革是不成功的改革。在阐述老师与变革的关系时,她认为老师是一个“人”,一个有思想的实践者,但现在许多老师思想消褪,成为一个“操作工”。有的老师是经验主义的照搬者,学校开设眼花缭乱的公开课,就发生了很多烦恼的事情,甚至不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在她调研中,有的学校的发展常在一个地方打转、重复,不知道自己“怎么长”、“长多少”、“上级怎么说,学校怎么做,哪行呢?”

她坦陈中国教育一直存有“比赛病”,大家喜欢扎堆比赛,比赛的结果就争,争的结果就“晒”, 老想拿第一,该争的,不该争都去争,不管学校是不是需要。比赛迷失了方向,使得教育浮躁起来。

叶澜说,她常常看到有些学校挂满一面墙的铭牌,走近一看,好多“组织奖”啊。对于学校而言,这样的比赛,这样奖牌有多大意义?!“你越是‘躁’就‘糟’。”

 

 

 

“新基础”叶澜教授(右)与江南教育网执行总编辑周永峰

 

 

 

我被那个时代唤醒了

 

叶澜研究“新基础”20多年来,她始终认为,教育要有时代感,教育不是空中楼阁。

她在演说中强调,教育要读懂时代的召唤。

早在1997年,叶澜一篇《让课堂唤发生命的活力》的文章引起全国教育界争鸣,文章中的“课堂追问”成为老师反观课堂行为的“软尺”: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叶澜的“时代之声”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依旧掷地有声,令人心潮澎湃。叶澜说,一旦读懂时代精神,你就被唤醒,就有投身教育改革的自觉。那时,“我被那个时代唤醒了”。

在叶澜看来,现在这个时代,教育人要具有独立的“思维品质”,捕捉、组织、判断各种信息价值,教育要以开放的心态才能继续前进,多维视角,在丰富多元的世界里,动态去把握学校的发展。

她表示,变革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创生之中,要有冲动,“对日常教育实践的持续研究,思想与创造是照亮日常世界的阳光”,是可以“把每个日子过成诗”的。

 

 

 

学校是个生命场

 

叶澜表示,教育是直面生命,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为学生打好生命底色,你给孩子一个灰暗的底色、狭隘的底色?!还是一个明朗的底色?!是充满欢乐又有挑战的底色?!

叶澜坚决反对老师是学生成长路线与模式的“规定者”, 有的学校要立志为每个孩子设计一个轨道,这样能实现吗?人生面临冲击、面临挑战、面临机遇、面临选择,学校又怎能规划一个孩子去走设定“轨道”?!哪个人不是自己“活”出来的?!哪个人不是自己长成的?!长得有力量的人是有“找食”的能力,而不是给他端来好多食物。

在她看来,学校是个生命场,只有这样才能珍视每个生命的生长,在她的教育学研究生涯中,最能打动他的两个字是“生命”,最让她感到力量的词是“实践”。她说,教育学说到底是研究造就生命自觉的教育实践,是一个充满希望、为了希望、创生希望。“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 编辑:王丹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