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第三期 教育六人谈



信息来源:江南教育网       2016/2/22

那名学生一时愣住了,没想到教授居然会问这么奇怪的问题。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答:“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

教授不置可否,又当着大家的面在那张纸上踩了几脚,纸上立刻就沾满了灰尘和污垢。然后,教授又请这位同学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这张纸现在变成废纸了。”那名学生皱着眉头说。

教授没有说话,弯腰捡起那张纸,把它撕成两半后又扔在地上,请那名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学生们都被教授的举动弄糊涂了,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那个学生红着脸回答:“它还是一张废纸。”

教授不动声色地捡起撕成两半的纸,很快在上面画了一幅人物素描,还配了一首诗,而刚才踩下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少女裙摆上美丽的褶皱。这时,教授举起画问那位同学:“现在请你回答,这张纸的命运是什么?

那名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教授的意思,干脆利落地回答:“您赋予了这张废纸希望,使它有了价值。”教授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最后,教授说:“大家都看见了吧,起初多么不起眼的一张纸片,我们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就会使它变得一文不值。但如果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给它一些希望和力量,纸片就会起死回生。一张纸片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啊。”

月航:这个故事真的很有意义。

徐经理:我编辑了很多,每天会悄悄放1-2张在他的写字桌上,绝口不提其他,但是我会悄悄关注着。我发现他会改变我摆放的位置,这说明他看过了。

徐经理:就这样做了一段时间,我发现那些哲理故事所蕴含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影响了施通,他静下心来,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涯规划。以后的春节,给儿子送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就成了我的专利。

家长要跟孩子保持同一频率。

月航:他从小没有去报一些少年宫的培训班么?

徐经理:没有,但我鼓励他参加竞赛,看重的是坚忍不拔、永不言弃的竞赛精神。高中阶段,孩子参加两门竞赛同时又要兼顾面上学习,其实很辛苦,但他从没想过退却。

小峰子:管理时间训练对人的一生都很重要,还有与竞争者的关系,现在有很多的竞争变成了敌我关系,冷漠麻林,但你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更多懂得竞合。竞争与合作的意义。

徐经理:我在鼓励他的同时自己也不断学习,与孩子保持同一频率与状态。我们相互加油、彼此理解、共同跨越。今年我硕士研究生已顺利毕业。

月航:据说还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干部。

徐经理:呵呵,其实单纯的文凭在我们这个年龄已经不重要,为的就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形象,同时也保持自己的学习力。和孩子共同学习,相伴成长。

小峰子:你为家长们树立了榜样。你还应该有责任把你的家教经传递给他们的家庭。我们目前家庭教育很欠缺。常常做甩手掌柜,把孩子不好行为都推给学校。5+20,甚至等于负数。

徐经理:孩子的优秀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打造。我觉得作为家长,有几点很重要。第一要学会倾听,学会去欣赏、理解孩子的成长。不能老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成长必须经历一个一个过程。第二要带头学习,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成为学习型的家长,家长的学习行为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用适合他的方法去引导。第四要积极沟通,多与老师合力。第五要学会借助外力。孩子不同阶段心理上会出现逆反期,听不进家长的话,巧妙地借助外力,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月航:真是不错,施通的健康成长和你的教育真是分不开的。

 

 

小峰子:和月航家孩子一样,都是很不错的,她的先生薛先生也是模范家长。下面请薛先生来讲讲他对教育的看法。

薛先生:碰到好的老师是很重要的,学校的氛围也很重要。老师要有风度,要有优雅气质。教学生做人要堂堂正正,内心强大,经得住挫折,懂得感恩。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把孩子培养成独立、对社会有用的人。

 

吴稚晖重视科技教育

 

周教授:教育是富强之本。中国人重视教育,中国人的文化高于日本,中国的技术较为弱后。中国是大文化,中国人发展是靠文化,而不是武力。孙中山邀请中国最早参加共产国际的张太雷,张太雷是江苏常州人,孙中山的思想渊源和源头是“天下为公”。

周教授:英国文化是希腊和罗马文化。1776年,美国独立出来,孟德斯鸠和卢梭是美国思想的来源,非洲的黑人和欧洲的白人同时到美国,分为有文化的白人和文化程度很低的黑人。欧洲的文化是希腊和罗马。希腊绕不开的大师就是柏拉图、苏格拉底。

周教授:希腊还有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叫阿里斯托芬,他的家庭教育至今为人所接受,他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温暖,教育如同空中楼阁。

周教授:台湾的软实力是教育,在这个鸦片战争之后,台湾远远落后于中国。吴稚晖说:现在不急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要学的的是科技,30年之后再好好的念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迟。因为那时最为紧要的是科技教育,吴稚晖强调科学的重要,所以支持科学教育,孩子都学科学和化学。吴稚晖是教育开化先进代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