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涛:亦庄小学 不像学校的好学校



信息来源:江南教育网特约撰稿 殷涛 发自       2016/1/13

教师: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晨诵课上。韦晶老师跟孩子一起唱《小螺号》。她拉着孩子们的手,一起弯腰吹着小螺号的姿态。她的眼睛是亮的,她的笑容是亮的,她的四肢也是明亮的。天哪,她在发光!

 

再朗诵《感恩诗》,“我像一棵老橡树高高地站立,我伸展开去触摸星星。我想拥抱这个世界,我们是一家人。你好早晨。你好早晨。为金色的谷类,树上的苹果;为金色的奶油,茶中的蜂蜜;为水果、坚果和鲜花,生长不息;为鸟儿、兽们和鲜花,我们每天感激。”孩子们兴奋了:不行,再唱一遍。于是,再唱一遍。情绪饱满,眼睛发亮。

 

整个过程,她一直跟孩子们手拉手着手,这是强调“在一起”。

 

2013年,她作为常州的种子教师来到了亦小。随即就以一种“归零”的心态投入了这场实验,也迎来了生命中的拐点。谈起在亦小的这两年,韦晶说:我的心中唯有“感谢”二字,感谢全课程,让我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韦老师遇到了怎样“不一样”的自己?

 

在《祈雨舞》的照片上,韦老师匍匐在地。对面跪了几十个孩子,小小的身子贴着地面。一种神圣感让我全身起了鸡皮疙瘩。这样匍匐的姿态似乎是她的状态的写照:谦卑地面对着孩子,精神却是高蹈的。45岁的韦老师在这里青春再度焕发。有人在她空间留言:全课程把你滋养得年轻又漂亮。

其实她很忙。一般作息是早700到晚1100。上完课就改作业,留心观察学生,收集各种素材。因为这些内容将成为第二天的课程。加上既定课程中综合的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艺术,应有尽有,无所不有。就拿语文来说,还有一项额外的工作,就是“手补”——教材里是提到的绘本故事只是一张图片,教师要去买来绘本,自己先学习,再重新打字到PPT上。这样一来,什么叫做完成,乃至完美,也就没有止境了。有时候带班老师外出,她就要上一天的课,每天近12点睡觉。

 

但看得出,她很享受这样的投入。从她来到亦小起,每天在这个文化场中浸润着,享受孩子的天真烂漫、孩子的创新发现、孩子的生命成长。她在享受着,也被震撼着,主动思考着,悄悄变化着。她的qq空间里放满了孩子的照片和自己的心情感悟,满满的都是阳光般的正能量。在亦小第二年,她独立带班了,该给教室起一个怎样的名字呢?要孩子喜欢,有内涵,还要有成长感?她最终选择了“萤火虫”——萤火虫虽然很小很小,但点点微光是我们的善良和友爱;萤火虫虽然很小很小,但31个带着满满正能量的“萤火虫”努力发出的炫丽荧光,定能把大地点亮!“我要发光”成了萤火虫教室的成长目标。但韦老师深知,比名字更重要的是赋予它新的生命意义。于是,他们有了班诗:我是萤火虫/让我自由飞吧/爱和智慧是我的翅膀/从不畏惧世界黑暗/振翅让梦想发光。/昂起你的头吧/看我也在努力飞翔/把心灯点亮/幸福不在他方。/快和我飞吧/点亮自己,照亮他人/无论我在哪里/让世界因我明亮。“我要发光”“爱和智慧”“点亮自己,照亮他人”这些核心词从此成了萤火虫教室生活的共同密码,更让韦老师欣慰的是,这些密码已悄悄潜入孩子的生命并生根发芽:

 

《哪吒闹海》角色竞选到今天为止已落下帷幕,但精彩、感动的瞬间以及孩子们准备过程的努力却让人回味无穷。今天的角色竞选是孩子们的第二次竞选,看得出来无论是哪个角色都准备得相当充分,大部分孩子都已经把台词背了下来,比如:唐睿晗、丰米优、大宝、杨瑞琦、高梦颜、刘叙贝、彭亦航、周紫娴、李芮瑶等,表演相当从容彭亦航、刘叙贝、王悦同等因为准备相当充分,表现出色,赢得了大家的掌声。高梦颜一次次挑战,跌倒了再爬起来,最终赢得了角色的勇气让人佩服更让人感动的是,当大宝准备相当充分的西海龙王没有选上后哭了,说明他付出了,上心了。孩子们都为他加油鼓劲,希望他继续竞选北海龙王。王悦同和刘叙贝甚至说,将自己好不容易竞选上的角色让给他,孩子们真的是长大了。周四我们将进行第一次的彩排,过程一定还会有或喜或忧,或笑或泪的故事,但点点滴滴都是成长。没有选上的也不用着急,15个孩子中有4个男孩我会教他们海浪舞,其余11个孩子会教他们祈雨舞,每一个人都有去学校高大上的小剧场演出的机会。相信这一次《哪吒闹海》剧目的穿越,每一个孩子都会获得成长!(来自韦晶博客)

 

由于是就近入学,“特别”的孩子少不了。有一个孩子,严重智力发育障碍,不光一上课就到处乱跑,还把每个孩子打了一遍。其他家长不答应了,在群里吵翻了天,要把“害群之马”赶走。韦老师心里清楚:这是一个可怜的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啊!如果真的任由事态发展,将带来包括孩子在内的一个家庭的悲剧。怎么办?韦老师攻心为上,请小白妈妈在家长群里讲述艰难抚育孩子的历程,声泪俱下,很多家长唏嘘感叹。第二天,小白妈妈托韦老师给每个孩子送一盒拼图。韦老师别出心裁,让小白一盒盒送给孩子,接受孩子的拥抱和感谢,然后又组织了拼图大赛。孩子们很兴奋,一直到晚上都在拼图。小白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第二天韦老师说,“你们都长大了,小白比你们慢一点。”再念一遍感恩诗,“我像一棵老橡树高高地站立,我伸展开去触摸星星。我想拥抱这个世界,我们是一家人。你好早晨。你好早晨……”效果出奇地好。这天戏剧课上,小白依然忍不住教室里乱蹿,被老师批评,同学们说了,“老师,你不要批评他,他还没有长大呢。” 

 

她和“萤火虫”班强调的就是这样——“在一起”。

 

爱,换回的是更多的爱。她的孩子跟老师打招呼,不是喊老师好,而是张开双臂跑过来,拥抱住老师。有个叫梦瑶的孩子,认知能力弱,但是特别阳光,每次看到她就张开双臂飞奔过来,还奶声奶气地说,“小鸟找大鸟抱抱喽。”大宝是个淘气包,但有一副热心肠,一次课间见她在吃药,脱口而出:“韦老师,药很苦吧,我来帮你吃。”连说两遍,满眼的真诚。上次天宁区教育文体局局长任洁带队来观摩,听完她的一节课,禁不住唏嘘不已,深深地被孩子和老师的状态感染了。刘参(清凉小学校长):你满眼都是孩子。徐青(北郊小学校长):被你们感动得流泪了。林老师(来自台湾):这间教室温暖、美好,小萤火虫们遇到你太幸福了!

究竟是什么,让韦老师变得“不一样”了?

 

教学主楼的大厅正门对着的墙壁,是难得的开阔“门面”。如此奢华的空间一般用来展示荣誉牌、领导视察、杰出教师或校友的光辉形象。这里放的是所有教师的照片——跟孩子在一起,笑的,抱的,倾听的,交流的,像教学,又像是生活,那样的眼神、笑容、动作,都是柔软的,温暖的,优雅的,像吹过来一阵一阵的春风,洒下来一缕一缕的阳光。老师因孩子而变得柔和、优雅和高贵起来——还有比这些更高尚的荣耀吗?

 

居然也没有特级教师、专家的煌煌招牌。韦晶告诉我,在这里没有头衔,只有专业;不相信关系,只相信能力。虽然这里有10多位顶着各种光环过来的特级教师、名教师,还有一批名牌大学的优秀研究生,但是一上课,一张口,几斤几两都掂量得出,谁也别玩虚的。所以大家都一门心思扑在自己的课堂上,扑在孩子身上,提升自己。名师常丽华本职语文,也常听别人的课——甚至会听数学课取长补短。

 

关键是,老师凭什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靠什么来形成持久的凝聚力、保持创新的激情和活力呢?是不是实施了“全课程”,就万事大吉了?李振村认为:首先要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但更重要的是点亮每位教师的愿景之灯。他们把“全课程”教育实验分解成若干个板块,又细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位老师自选项目,展开研究。如此一来,老师们也不再是为了校长而工作,而是为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和热爱而工作,愿景和专业驱动的力量相当于给每个生命安装了发动机。同时,学校把统一要求的东西降到最低限度,不考勤,不检查教案,开会不签到,甚至不统一要求老师交各种材料。亦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法无禁止则皆可为。只要不怠慢教学,不怠慢孩子,那么各种尝试尽可以大胆地去做。如此一来,老师们也就不再为外界困扰,只关注内在的生长,成为“不一样”的老师,培养出“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元的美,诚如罗素所言:“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所以,这里有“月度教师”——每个月红红火火地张贴在走廊上、饭厅里。颁奖词暖意融融。不是申请的,也不是行政荣誉,是工会每个月根据每个级部的提名,然后由工会委员们无记名投票选举出来的。老师的普遍心态是:有我,好的,没有我,无所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老师,如果虚头巴脑的事多了,要琢磨人多了,能量变得支离破碎,左支右绌,心力交瘁,还能有多少精力在孩子身上?

 

评价改变,带来的是老师的无需扬鞭自奋蹄的生命状态。韦晶给常丽华老师写过一段文字,我觉得也是她自己的写照——

 

这一学期以来,我每日亲见常老师的工作状态。那是怎样的一种忘我境界啊!先来看她的每日作息时间:早晨7点一过到校,从每日晨诵开始,几乎连上两节课,带着孩子们徜徉在儿歌、童谣、绘本、音乐和孩子们的生活里,升旗仪式、休闲时光、课外活动、陪孩子们午餐、写字、聊天、记录一天的生活,每日下午的研课主持,加班到晚上8、9点是常态。每晚10点左右,QQ群里总会传来常老师亲切的话语:“亲,我的课备好了,你们可以自行下载。”据了解,常老师每晚睡觉时间从没早于11点的。备课、编教材、读经典、听孩子们读故事、班级生活记录、写家长便条……准确地说,常老师的生命里只有工作、工作、工作。 在常人看来,她就是一个“教育疯子”。我们常问:“您不觉得累吗?”常老师总是笑眯眯地回答我们:“亲爱的,当一个人足够热爱她的工作,并从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你是不会觉得累的,那时,你是在享受这份工作。”

 

评价改变,带来的是老师的大格局、大气象。亦小的老师不会说“我的语文课如何”“我的数学怎样”,他们关心的是“我的孩子怎样”。亦小所有老师的课全天候开放,也不像到一些学校,选择性开课,并热心地指点你“重点听某某的课”。常州武小英老师看到了这样的情形:

 

而一节认识钟表的数学课堂上,特级教师杨老师只是偶尔拨个很难的数字来设置个难关,其它时间基本在倾听和“装傻”中,这样的老师看起来一点儿也不“高大上”,但孩子们却忙活开了,描述着、质疑着,思维很活跃。

 

光有方法还不是亦小,我还看到了老师们身上的精益求精和责任心:每天孩子们走了后,一年级的老师们都会聚在一起“研课”,尽管课本是自己学校编撰的,但他们仍然会在前一天再次讨论明天的课如何上。在我看来已经很精美的PPT课件,常老师却“吹毛求疵”地点评 “这个地方字幕出现得早了点儿,晚一些出现效果会更好”。这种集体研课是亦小一年级的常态,据说上一学期经常会研得很晚。

 

我去学习的第二天下午一放学,常老师就去学生家家访去了,目的只是调查学生家里有没有300本以上的课外书。

 

我去学习的第三天放学后,一年级老师们在排一幕《哪吒闹海》的戏剧,因为孩子学完课文后在演,所以老师们决定自己也演一演,一是换位体会一下孩子们的感受,二是让孩子们也看到老师的认真和参与。

 

我看到我的老乡陆卫华在给孩子们改语文作业时,每个字都用红笔一点点地纠正,直到孩子们一遍遍改好才算过关。

 

我还看到亦小的老师从走进校园开始目光几乎都在孩子们身上,没有人拿着成人的书在“自我成长”,他们办公、上课、批发作业都在大教室里,只有晚上回到家才去做自己的事,包括自我成长。

 

我还看到孩子几乎是孩子的中心,常老师在和一群老师讨论课程时,只要有孩子过来,她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孩子的需求,而我的老乡陆卫华也总是优先回应完所有孩子的需求后,空下来才和我说几句话。

 

我看到老师们轻声和孩子说话,即使很多孩子在说话的时候,年轻的刘婷老师依然用她温柔的声音低声说话,绝不拔高了嗓音同孩子比赛;我看到刘婷老师同孩子单独沟通时一直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绝不欺负孩子们的身高。

 

在亦小,反而是年级主任(权力和待遇相当于副校长)这个“官位”没有吸引力了。李村长颇纠结:这是管理的成功、文化的价值,但学校运行毕竟还要维系呀。但这一切也印证了他的论断:

 

“人好了,课程才好,世界才好,孩子才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