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涛:亦庄小学 不像学校的好学校



信息来源:江南教育网特约撰稿 殷涛 发自       2016/1/13

 

后记:陌上花开缓缓归

 

来亦庄,本想抓到“大鱼”。后来发现:鱼,本来就在水里。真如来亦庄的人络绎不绝,大家兴奋地关注包班如何进行、课程如何实施等。实际上,包班教学并非亦小原创。本世纪乃至上世纪在欧美国家的小学广泛采用,单就我国而言,上世纪80年代末杭州某小学就有过“低年级包班教育实验”。这所学校的精髓在于首先对人的关注。回归人的过程,也是从“术”向“道”回归的过程。正如李振村的深刻感悟:人在哪里?这应当成为当下一切教育变革的前置性追问。

既然教育是为了幸福而完整的生活,不仅指向未来,也包括现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特别是鸿蒙初开的孩子。这一阶段的生活记忆影响甚至决定着他们的一生。诸位可曾想过,中学里那么多的厌学、叛逆、破坏,大学里那么多的游戏、抄袭、消沉,乃至各行业的山寨、缺乏创新、缺乏一流人才?美国诗人惠特曼在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也许可以追溯每条生命之河的源头,到小学里看一看:他们的童年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为他们一生打下的底色、烙下的印记是什么?

 

继而想到:在一些校长眼里,课改似乎属于“逼山梁山”,类似于凤阳小岗村走投无路的豁出去一搏。而且理直气壮地搬出“教育质量”:万一质量下去了怎么办?老百姓会满意吗?所以就会出现犹豫彷徨、左顾右盼、首鼠两端。体制之内怎么改?生源差怎么办?在李振村这里似乎不成为问题,反而认为:在不选择生源的情况下打造优质学校,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极富教育意义且充满挑战。家庭背景和生源的差异越大,教育的力量和价值就越能凸现出来。

 

我不知道素质教育和所谓教学质量之间是天生的死对头,还是为信心不足或能力欠缺寻找托词。搞素质教育老百姓不满意,难道搞题海战老百姓就满意了?搞素质教育意味着教学质量的必然下降?看了这里的课程,我想:如果是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走到春天里,像一朵花或一棵草接收阳光的德泽,欣欣然地舒张着呢。如果只是关在教室里,背几首春天的诗文,划划重点,归纳中心思想,默写,这样在学习和春天之间设置厚障壁的学习,是我们要追求的吗? 

 

是的,老百姓出于现实困境,功利是一定的。但没有阻力何须改革?用改革让质疑的声音消失,让那些观望、徘徊的身影坚定,自然会用自己的脚投票。改革会错吗?当然可能,想明白了,不怕错;做好了,不会错。在这么多被证明了的事实、无可辩驳的经验面前,改革的底气已经足够充足了。说到底,教育还有一个引领价值的功能。教育像鸵鸟一样永远不行动,老百姓的素质永远不会提高。

 

当然,作为一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在亦庄,也看出了一些“瑕疵”:在“名师”的课堂上,还有控制,还有不经意之间的伤害。比如,“我喊了‘预备——’,该做什么了?!”“我等你,哪怕10分钟,30分钟!”还不留情面地让一位学生罚站了。(据说是“自省”,自己可以坐下去)……

 

当然,更有积极意义的是李振村一如既往的改革意识和问题意识:

 

如何确保学科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何打造全科教师?

 

作为一个整体的链条,如何实现低端课程与中高学段课程的对接?特别是如何实现小学和初中的对接?

 

还有他始终保持清醒的思考者的姿态:

 

只要改变,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不改变,问题更多更大,只不过我们都已经麻木了而已。新生之婴,其形必丑。但是他生机无限,不断在生长,不断在发展。因此对于我们这样的新生婴儿而言,问题不是灾难,而是财富是成长的一个个起点和契机

 

多余的话:现在,以及未来

 

历史厚重的民族,也是苦难深重的民族

重视教育的额民族,也是教育堪忧的民族

多少人前行,多少人跌倒

多少人在黑暗中摸索,多少人被黑暗吞没

多少人盗采天火,多少人被烈焰焚烧

多少人在痛苦中喑哑,多少人被压抑着号哭

为什么我们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们对孩子爱得深沉

因为这里有你们的孩子,有我们的孩子

因为这里有你们曾经的童年,有我们曾经的童年

因为这里是我们生命出发的地方,也是我们必将到来的未来

富有,不值得骄傲,因为它不代表强大

快乐,也不值得追捧,因为它可能是低俗的同义词

种种困局、泥淖和绳索

种种憋屈、无奈和挣扎

是否我们走得太远,以致忘了当初为何出发

是否我们走得太匆忙,以致忘了应该回家

如何有尊严地活着

不再跪着

不再等待施舍

不再被无辜泼上污水

必须把人的种子播下去, 

关于尊严、兴趣、创造、关系……

在一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

那些有情怀的人秉力前行

他们热情满怀,他们热泪盈眶

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回归

与其说是争取卓越,不如说是守住底线

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只要格局打了,就是学之大者

亦小,亦大

向一切努力的人致敬!

我们没有希望,只有孩子

我们没有将来,只有现在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躺成路,让他们走过去

哪怕拆下自己的肋骨,当成火把为他们照亮。

看着明天,从他们的胸膛里冉冉上升

看着他们,代替我们走向很远的地方

看着他们,把民族的梦想举得高高

看着它们,把一个民族的光荣高声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免责声明:
  本信息内容由江南教育网提供及维护,涉及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发布
学校教育为何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鸿笔学员作品|何思娇《茶的滋味》发表常州日报
中考命题,怎样从“以考定教”转向“以学定考”
温儒敏:穿越新课标迷雾,主动上路取真经
她17年积累1000多个学习案例,小学阶段这
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从知识到思维
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与“让学生快乐”同等重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别再打教育经济化的算
海外观察
美国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国内频道
上海
常州
苏州
研究院
校长发展研究所
教育戏剧研究所
课程创融研究所
阅读与写作研究所
联系我们
Tel:13775626247
E-mail:jnedu001@163.com
QQ:623853055
微信:jnjyw001
版权所有:常州爱弥儿教育咨询信息有限公司 | 苏ICP备14037978号-2 |